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山海經傳》導演的話


《山海經傳》導演的話

蔡錫昌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行政主任兼邵逸夫堂經理、《山海經傳》導演

西方劇場有一個說法:走進十九世紀的寫實主義實在是一個錯誤,因為這樣把二千五百年前希臘劇場基本上已經解決的虛實、觀演問題帶進了死胡同。為了抗衡把觀眾帶往被動的情況、為了現代文明磨滅觀眾的原始本能,許多西方戲劇家,好像告羅多斯基、布魯克、巴爾巴等人,都希望尋找一種直接有效的模式,重拾劇場的生命。可以這麼說,當前衛戲劇家的探索越走向前,他們越發回歸劇場的根源。

這也就是高行健所採取的軌跡。在《山》劇篇後的演出建議中,他就指明「本劇是回到中國古老的戲劇傳統以找尋現代戲劇形式的一種嘗試。」「作者建議用近乎遊藝的方式演出……在劇場裡造成趕廟會一樣熱鬧的氣氛。」
            
作為演出場地,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圓形廣場不作他選,因為,一部關於中國遠古的神話劇在一個西方劇場濫觴的露天場地中演出,實在饒有意義!圓形廣場背後的停車場亦被徵用,變作觀眾欣賞演出前參加的市集,那麼,一應複雜的人物和劇情,透過廟會式的吃喝玩樂,可以預先介紹,同時培養觀眾看戲的情緒。

導演《山海經傳》對本人來說有多重的意義:首先,十五年前高行健建議我搬演《山》劇,幸不辱命,現在辦到了。當然,藝術上尚有待評價。第二,郭寶崑生前創辦「劇場訓練與研究課程」,以吳偉碩為首的四位香港演員到新加坡彼邦藝 。這次邀請他們主演《山》劇,既是風格適合的機緣,也是對故友藝術精神的一種支持。最後,我以藝術行政人員的身份導演《山》劇,可說是工作和愛好一爐共冶了!


(刋於《山海經傳演出場刋 2008年5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