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適合北區大會堂的戲劇?
自 今年四月起,香港戲劇工程榮幸地成為北區大會堂的場地伙伴。當初在「場地伙伴計劃」的申請書中,我們建議為北區提供「社區劇場」的服務。現在,香港戲劇工 程第一個在北區大會堂的呈獻,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或許有人會問:這是否一齣適合北區大會堂的舞台劇?這又跟「社區劇場」有什麼關係?
要解答「什麼是適合北區大會堂的戲劇?」這問題,首先應該問「誰是北區大會堂的觀眾?」和「他們對劇場有什麼偏好?」觀眾口味當然必須了解,但藝術工作者 的本份,是避免市場導向,希望為社區帶來合適的優質戲劇藝術,或者介紹一些另類的、表面上不配合的作品。事實上我們無須為社區定型,怕只怕舞台劇尚未夠普 及,或被認作只是娛樂消費,須要與其他消閒活動競爭。
香港戲劇工程在每年年底的「冬季戲劇節」中,以本區的人和事為題材,上演《北區故事》。我們相信「戲劇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演出本區居民的故事,既可以 吸引他們的興趣,也可以促進社區認同、共融。新界北區臨近邊界,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都有豐厚的文化傳統,新興豪宅與新界村屋相映成趣,舊港督別 墅、雙魚河馬會都位處北區,再加上新移民和跨境學童;這些,都蘊含了許多的故事。《北區故事》的編創絕不容易,我們必須顧及真實性和戲劇性之間的平衡,也 需要長年累月的認識、開發、沉澱和創作。每年年底的「冬季戲劇節」是展現我們成績的時候,而最美妙的是,因為社區長存,她的故事也會源源不絕!
除了冬季之外,香港戲劇工程在春、夏、秋三季也有製作面世,包括了暑期青少年劇場的,由潘惠森編劇的《彷彿在沙丘上跳舞》和配合中學上、下學期的兩個「教 習劇場」的演出,既為中學同學而設,也適合北區和一般的觀眾。今年的兩個演出,包括《哈姆雷特》和十一月由滿道編撰的的《美國蝦》—— 一個經典作品,一齣原創劇目。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膾炙人口,歷久常新。近年有關的演出,有中文大學校友 陳炳釗的《hamlet b》系列,以及由何文匯教授改編、本人導演的中國版《王子復仇記》。但至於原汁原味的版本,在本港卻較為少見。說到原汁原味,其實原著中有四千多行台詞, 今人演出,必會刪減。是次演出,特別選用台灣大學彭鏡禧教授的譯本《哈姆雷》作為藍本。彭教授是莎劇專家,他的翻譯貼近原著的長度與節奏,傳神而細緻。雖 然我們演出無法避免廣東話的口語化,然而採用「彭版」,是我們與莎翁連繫的「熱線」!
有賴莎翁的寬宏大量,任由我們把 他 的作品加以改裝、運用,而正正也反映了《哈姆雷特》的深邃多元。本人導演有歷史背景的劇本,往往認為無須歷史「正確」,因為劇場並非考古,我們遂得以藝術 牌照,讓創意發揮。如今的《哈姆雷特》,號稱「毒男宅隱」版本,無非想以潮流用語,打動年輕一代的神經。的確,Hamlet家庭巨變,父親暴斃,母親迅即 改嫁,他無法面對而終日躲在家中,猶如時下獨居宅男,沉迷玩樂,與世隔絕。在這幽暗的家居中,攝錄機是他的上帝,互聯網是他的救贖,他虛擬的網上好友 Horatio,成為他的天使。今次演出的處理尚有種種,為了觀眾欣賞的樂趣,也不便在此一一言明。只希望藉著《哈姆雷特》一劇的演出,開展我們為北區服 務的工程!
12.5.2012
刋於演出場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北區大會堂場地伙伴計劃
香港戲劇工程製作
自 今年四月起,香港戲劇工程榮幸地成為北區大會堂的場地伙伴。當初在「場地伙伴計劃」的申請書中,我們建議為北區提供「社區劇場」的服務。現在,香港戲劇工 程第一個在北區大會堂的呈獻,是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或許有人會問:這是否一齣適合北區大會堂的舞台劇?這又跟「社區劇場」有什麼關係?
要解答「什麼是適合北區大會堂的戲劇?」這問題,首先應該問「誰是北區大會堂的觀眾?」和「他們對劇場有什麼偏好?」觀眾口味當然必須了解,但藝術工作者 的本份,是避免市場導向,希望為社區帶來合適的優質戲劇藝術,或者介紹一些另類的、表面上不配合的作品。事實上我們無須為社區定型,怕只怕舞台劇尚未夠普 及,或被認作只是娛樂消費,須要與其他消閒活動競爭。
香港戲劇工程在每年年底的「冬季戲劇節」中,以本區的人和事為題材,上演《北區故事》。我們相信「戲劇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演出本區居民的故事,既可以 吸引他們的興趣,也可以促進社區認同、共融。新界北區臨近邊界,上水、粉嶺、沙頭角、打鼓嶺都有豐厚的文化傳統,新興豪宅與新界村屋相映成趣,舊港督別 墅、雙魚河馬會都位處北區,再加上新移民和跨境學童;這些,都蘊含了許多的故事。《北區故事》的編創絕不容易,我們必須顧及真實性和戲劇性之間的平衡,也 需要長年累月的認識、開發、沉澱和創作。每年年底的「冬季戲劇節」是展現我們成績的時候,而最美妙的是,因為社區長存,她的故事也會源源不絕!
除了冬季之外,香港戲劇工程在春、夏、秋三季也有製作面世,包括了暑期青少年劇場的,由潘惠森編劇的《彷彿在沙丘上跳舞》和配合中學上、下學期的兩個「教 習劇場」的演出,既為中學同學而設,也適合北區和一般的觀眾。今年的兩個演出,包括《哈姆雷特》和十一月由滿道編撰的的《美國蝦》—— 一個經典作品,一齣原創劇目。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膾炙人口,歷久常新。近年有關的演出,有中文大學校友 陳炳釗的《hamlet b》系列,以及由何文匯教授改編、本人導演的中國版《王子復仇記》。但至於原汁原味的版本,在本港卻較為少見。說到原汁原味,其實原著中有四千多行台詞, 今人演出,必會刪減。是次演出,特別選用台灣大學彭鏡禧教授的譯本《哈姆雷》作為藍本。彭教授是莎劇專家,他的翻譯貼近原著的長度與節奏,傳神而細緻。雖 然我們演出無法避免廣東話的口語化,然而採用「彭版」,是我們與莎翁連繫的「熱線」!
有賴莎翁的寬宏大量,任由我們把 他 的作品加以改裝、運用,而正正也反映了《哈姆雷特》的深邃多元。本人導演有歷史背景的劇本,往往認為無須歷史「正確」,因為劇場並非考古,我們遂得以藝術 牌照,讓創意發揮。如今的《哈姆雷特》,號稱「毒男宅隱」版本,無非想以潮流用語,打動年輕一代的神經。的確,Hamlet家庭巨變,父親暴斃,母親迅即 改嫁,他無法面對而終日躲在家中,猶如時下獨居宅男,沉迷玩樂,與世隔絕。在這幽暗的家居中,攝錄機是他的上帝,互聯網是他的救贖,他虛擬的網上好友 Horatio,成為他的天使。今次演出的處理尚有種種,為了觀眾欣賞的樂趣,也不便在此一一言明。只希望藉著《哈姆雷特》一劇的演出,開展我們為北區服 務的工程!
12.5.2012
刋於演出場刋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北區大會堂場地伙伴計劃
香港戲劇工程製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