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 蔡錫昌
在我中學畢業的離校證書上,記得只有一項「戲劇」課外活動的記錄。當時有些納悶:「我什麼戲也沒演過呀?」後來憶記起中三那年曾參加莎劇《凱撒大帝》的演員遴選。當然,以一個中三小子,那能比得上高中師兄們的表現?落選是必然的。但是,這可能已種下了「善因」…及後我進入羅富國教育學院唸書,土壤一對,戲劇的種子也就開始發芽了。那年代的戲劇氛圍很好,因為有學聯戲劇節,於是帶來大專戲劇如雨後春筍的發展。我也在一九六六年的第二屆學聯戲劇節裡,認識了何文匯。
那年我在戲劇上只是初試啼聲,而文匯兄卻已經代表香港大學劇社的《殺嬰》一劇,榮獲最佳男主角了。一晃十年,我從美國留學回港,在香港電台教育電視部服務,雲影畦女士讓我拍攝十輯的「導演、舞台、劇」節目,用電視語言介紹十齣香港話劇團的演出。由文匯兄負責編、導、演,從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改編過來的《王子復仇記》是香港話劇團的首季演出劇目,自然成為「導演、舞台、劇」其中的一輯。於是,我與文匯兄得以重逢,更有緣攜手合作。一九八零年,文匯兄邀請一眾教育電視仝人漫遊中文大學校園,並踏足尚在建築中的邵逸夫堂地盤。沒想到一年之後,我竟成為該堂經理,與文匯兄一同在中大服務。今年年初我剛從中大退休,如今卻在邵逸夫堂導演文匯兄的《王子復仇記》,乃是一種緣份。
賜予我這緣份的人是文匯兄。當日在駕駛當中,接到他來電邀請加入製作大軍。為道路安全起見,不便與他詳談,但其實已經「芳心暗許」(一笑),文匯兄之盛意不在話下,與他再度結緣實為一大樂事。此外,恰巧的是我早已定於明年三月,在康樂文化事務署的「高中生藝術新體驗」節目中,推出把《羅密歐與朱麗葉》、《仲夏夜之夢》和《第十二夜》三劇一爐共冶的《愛情莎翁》一劇;《王子復仇記》的製作,把我更早一步帶進莎劇的世界,此事何其巧合!事實上,我亦有計劃於兩、三年後搬演《凱撒大帝》,希望一圓四十餘年之夢!
時下社會風氣崇尚享樂,尤怕深沈。是以類似《王子復仇記》的經典作品實在有相隔若干時日便需重演的必要。套用羅蘭士奧利花的說法,《王子復仇記》是一個猶豫過度的一個人的悲劇。王子的遭遇,不錯的確有點情勢比人強之感,可是當他猶猶豫豫,思前想後之際,卻獲得做人生死的感悟——「忍辱偷生,抑或一死了之?」說的當然是復仇的故事,然而想深一層,劇本主旨乃在於「以死證生」,做人如何把握機會,活出意義!
《王子復仇記》一如莎翁作品,保持流水行雲的劇情特色。為了配合劇本場景時間與空間高度的「跳躍」,佈景設計也沿用了伊利莎伯時代的「伸展式舞台」設計,登時增添了邵逸夫堂本屬「畫框舞台」的可演性。於是,觀眾既可以看到氣勢磅礡的大型佈景的同時,又可以欣賞到演員較近距離的表演。《王子復仇記》雖然以後唐亂世的五代十國為背景,然而視、聽上的效果,包括佈景、服裝、造型和音響等等,都有現代氣質,令人倍感親切。當然,設計背後的理念乃是:劇場並非學術研究,創意原則是使觀眾意會,而且要令他們覺得「美」。
我很高興參與《王子復仇記》的導演工作,並兼任中學與大學兩組的藝術總監,支持本製作「推普弘文」的教育精神。戲劇活動素來都是上佳的教育工具;上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學聯戲劇節,成就了一大批有志的年青大學生,也簡接影響了香港過去數十年的戲劇發展。如今,新高中三年學制,為文化藝術在中學的課程打開缺口,以後如果再發展至公開試的設立、甚至大學學科、學系的開辦,本港人文教育方得更佳的發展。《王子復仇記》為一批在中大就讀的內地同學和一批從不同中學招募回來的精英份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戲劇活動平台。相信在參與者的生命中,會留下永不磨滅的記印!
刋於《王子復仇記》場刋
2010年11月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新市鎮文化教育協會邀請
香港戲劇工程製作、普通話演出(大專組及中學組)
2012年2月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新鴻基地產贊助、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主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