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相授 —— 寫在《伊狄帕斯王》演出之前
香港戲劇工程去年年底參加了北區「優秀學生選舉」的工作,為該獎項增設「戲劇淘寶獎」。決賽當天,所有的獎項都同時進行面試。筆者為了多一點了解北區學生的情況,也以觀察員身份,出席了高、初中兩組的環節,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北區「優秀學生選舉」由北區青年協會主辦,已有七年的歷史,一向受全區中、小學歡迎,每校並派出尖子學生參加。據筆者觀察,他們對一些天文地理、社會時事、學習態度、人生目標等問題,一般都對答如流,情理兼備。至於戲劇知識方面,則顯得比較一般,進一步證明戲劇在北區學界仍未普及。目睹北區的學生如此優秀,筆者覺得特別鼓舞,亦增強了在北區服務的信心。
香港戲劇工程作為北區大會堂的「場地伙伴」已經一年,工作的總體方向是推行社區劇場與戲劇教育,除了最基本的演出之外,亦積極建立社區網絡、組織學生藝術大使、進行「北區發現計劃」等等。然而,演出的上座率是強差人意。最近收到一個意見,說選演一些比較深奧的經典劇目,如去年的《哈姆雷特》和今年的《伊狄帕斯王》,是否影響票房的原因?為此,筆者作以下的回應:
1. 香港戲劇工程在第一個劇季中的劇目有「試水溫」的目的,因此,除了《哈姆雷特》之外,還有暑期青少年劇場的《彷彿在沙丘上跳舞》、具國際視野兼環保意識的《美國蝦》,和「冬季戲劇節」中幾個關於北區本地的劇目,包括有關「水貨客」的《上水、未水》。在這四個演出
/ 項目之中,上座最好的是《哈姆雷特》。
2. 至於原創劇目是否不會像經典那樣艱深?劇團對原創劇的要求是「來自生活、高於生活」。就以《上水、未水》為例,水貨客的題材在傳媒報章上已有鋪天蓋地的報導,輿論方面對他們亦頗有一面倒的負面傾向。水貨客事件其實絕不簡單,有深遠的社會、經濟、文化與政治的關係,是另一種的複雜和艱深。《上水、未水》提出發人深省的視點,證明原創劇同樣可以深邃。
3. 至於「經典比較艱深」的論點,其實還包含了對票房的考慮,和對通俗娛樂劇目可以作為招徠的誤信。媚俗之作已日見充斥香港劇壇,這些演出會使學生以為戲劇只是爾爾,與電影電視相差無幾,對劇場長遠發展猶如殺雞取卵,不可能達到教化與提升的目的。票房數字只是衡量成績其中的一項元素,而影響票房的元素實在太多。如果只看數字,則行政考慮凌駕於藝術與教育的考慮之上,非有識之士所為。
4. 香港戲劇工程的服務態度,是「把最好的相授」。經典是最好的,否則不會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成為經典。原創也可以是好的,但須要符合「人文價值」、「社會觀照」和「時代精神」三方面基本的要求。北區有質素很好的學生,但無論學生質素如何,為人師表者,沒理由不把最好的東西相授。
《伊狄帕斯王》是香港戲劇工程 2013至 2014劇季的首個劇目。選演這劇的原因,是因為此劇是西方戲劇的始祖、經典中的經典:論劇本,故事劇情已經十分圓熟,其「三一律」的手法堪為後世典範;論角色,伊狄帕斯王形象獨一無二,佛洛依德的「戀母情意結」也由他而生;論風格,「面具劇」在本港並不多見,亦會令使演者觀者,都察覺到身體語言的重要;論政經、歷史背景,希臘劇場提供了上佳的文化宣教的例子。最重要的一點,希臘悲劇所關注的是人生的意義與做人的尊嚴,這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希臘戲劇家明白「人皆有錯」的道理。於是,悲劇英雄在他企圖超越命運的行為中犯「錯」,而忍受了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巨大痛苦,從而知命。他勇於承擔的氣度,為觀眾,尤其是學生,提供了最好的典範。
所以,悲劇並非令人傷痛、賺人熱淚的的煽情劇,反而是最具積極性的。現代社會的例子中,譬如淘大花園的居民在「沙士」逆境中自強,都是沿出一理。這就是《伊狄帕斯王》的現代意識和我們選演的原因。二千四百多年前雅典城全城的人,扶老攜幼的出席戴安尼色斯戲劇節,觀賞《伊狄帕斯王》參加比賽、奪魁。今天,香港戲劇工程希望北區的莘莘學子同樣受到這戲劇經典的薰陶!
(演期為2013年5月4及5日,北區大會堂)
(演期為2013年5月4及5日,北區大會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